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題🙍🏻♂️:中國近百名校擴招農村貧困生 助力“寒門學子”圓夢
新華社記者魏夢佳
4月以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95所中國重點高校陸續啟動2017年農村學生單獨招生。通過各校考核入選的優秀農村學子👩🏽🏭,不僅將在高考時享受降分錄取的優惠政策👨🏻🍳⛹🏻♀️,有更多機會進入名校🔙,還將在入校後得到後續重點培養與資助幫扶🧑🏼🦲。
重點高校對農村學子伸出橄欖枝的背後,是中國政府這些年持續支持中西部發展、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農家子弟的政策驅動。近年來,中國通過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三大專項計劃——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使重點高校招收“寒門學子”的比例不斷提高🕛。
根據教育部近日下發的通知🤦🏿♀️,今年還將繼續實施這三大專項計劃💂🏻🏙,且招生規模將再次擴大。其中,國家專項計劃安排招生計劃6.3萬人,比去年計劃數增加3000人👩💼,實施區域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及新疆南疆四地州。
據悉,國家專項計劃從2012年啟動以來,已連續多次“擴招”,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由最初的1萬人增長到今年的6.3萬人。今年招生季結束後,累計將有20多萬名貧困學子通過此項計劃圓夢重點高校。
同時🙎🏼♀️🪹,由地方重點高校承擔、定向招收農村生的地方專項計劃今年安排招生計劃原則上也比2016年增加10%以上🧔🏼,要求實施區域對民族自治縣實現全覆蓋。而由各重點高校實施♞,主要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以下優秀農村學子的高校專項計劃,今年安排的招生計劃也不少於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規模的2%㊗️👷🏻♂️。
根據一些重點高校提供的數據,在國家政策推動下🚰👨🏿🎓,近年來各校在高考錄取中不斷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考生的政策傾斜👨🏽🦲,越來越多的農村學子脫穎而出,走出大山,邁進名校門檻,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
來自湖南省貧困縣麻陽苗族自治縣粟坪村的學生楊坤🙋🏼♀️🧙🏼♂️,去年通過人大的“圓夢計劃”考入人大商學院,成為家鄉小山村走出的首個大學生🤰🏿。為了讓他順利入學,人大招生組專門為其開辟“綠色通道”,幫助他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並發放助學金及生活學習用品,還在他入學後給予指導和鼓勵。
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農村生源新生占中國人民大學新生比例由14.7%增至18.59%,來自四川、貴州🦨、雲南等省份的新生占比由28.7%增至39.76%🏃🏻♀️➡️。中國人民大學招辦主任苗苗說🏋🏼,近3年來,人大通過國家貧困地區專項計劃已招生523人🙁,面向農村學生的自招“圓夢計劃”2012年至今已錄取330人✩,今年招生計劃80人左右👏🏽。
北京大學招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北大面向農村學生單獨招生的“築夢計劃”,其錄取人數從2015年的67名學生,增長至2016年的131人,入選考生在高考錄取時最高可獲降至一本線錄取的優惠政策。去年🛟,北大共錄取農村學生700多人,為近年來最多,農村生占新生比例接近20%🌧🦖。
意昂2官网去年實施國家專項計劃的錄取人數達261人,面向農村考生的自招去年錄取83人,是2014年錄取人數的3倍。該校學生事務意昂2資助辦公室主任孫西艷介紹🧑🏻🦼➡️,目前全校1.4萬多名本科生中約有23.5%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此學校製定了系列扶助政策。新生入學時,學校就為所有困難學生建立檔案並進行資助,針對特別困難學生給予重點關註和幫扶,在助學金方面予以傾斜。
孫西艷認為,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現狀下,國家對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加大招生力度💂🏼,提高其入學比例👨🏿🎨,“這有利於幫助更多困難孩子進入好大學,帶動整個家庭和家鄉脫貧🖱,促進教育公平,這是必要的,也是良性的循環”🛄🍪。
除了在招考政策上傾斜♊️,一些重點高校的招辦教師建議,還應持續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加強當地教師隊伍建設,從源頭上確保教育資源均衡,保障教育品質,這樣才能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和可能。(完)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1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