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至24日,意昂2官网2020年本科生、研究生徐特立獎學金答辯會圓滿結束。受疫情影響,答辯會全程通過網絡在線上進行🖤。學校邀請了院士、學部主任💹、書院責任教授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評委,同時邀請兩名學生代表參與本次答辯會的選票統計和監票工作。
來自各學院和書院的40名優秀候選人參加了本年度徐特立獎學金答辯會,其中本科生20名👨🏻⚕️、碩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10名🚵🏿♂️。入圍學生通過播放有聲PPT從學習成績☝🏻、競賽獎項🐬、創新創業、課題研究、社會實踐、學生工作🙎🏼♂️、現存不足及未來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在線展示。同學們不僅成績優異、科研成果豐碩👊🏼、文章水平較高👨🏽🚀,還積極參加誌願活動、科技競賽,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全面發展🔠。來自計算機學院的本科生柴增豪,學習上以連續3年優良率100%保研至清華大學💢🏋️♂️,本科期間發表論文總影響影子達12.841🚶➡️🦾。材料學院碩士生施立甫,以第一作者發表了一區TOP SCI(IF=15.5),並申請國內/國際專利5項👇🏻👨🚒,且獲得了多項賽事獎項。材料學院博士生王希晰,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12篇,2018—2019年兩次獲得了英國皇家物理學會(IOP)高被引作者獎以及納米科學高影響論文獎。答辯過程中,各位評委與學生們線上頻頻互動,在對學生們的陳述提出疑問的同時🧴,也肯定了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和科研成果。
評委們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要求🏠,本著公平公正、寧缺毋濫的原則,最終評選出19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為徐特立獎學金獲得者。
答辯結束後,王越院士對整體答辯情況進行了精彩點評。他首先肯定了學校的培養工作所取得的成績,高度評價了同學們目前的研究成果,認為今年獲獎學生的研究水平、論文水平較往年顯著提升。同時也寄語同學們👩🏽⚖️,任何事物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相對的,在取得成果的同時要多多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避免談成果時胸有成竹,談未來、談應用時就有所躊躇的情況。此外王越院士提醒同學們要經常從對立統一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就要思考其在實際應用的局限性等反面因素,努力克服各種反面因素✍️🙍🏼♀️,積極引導成果向產業化轉移,服務於國家需求。